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

2012-02-07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这之后,中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一系宏观经济导向措施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这两大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企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分析

  (一)内涵简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型财政政策,即扩大投资、扩大消费、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政策,以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扩大就业、医改、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教育、改善城市交通、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等等)为取向的财政政策。

  这个政策从2008年9月开始实行,明显产生作用,使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最先企稳向好。

  已经实施了两年多的这一政策,之所以要在2011年继续实施,是因为中国经济需要保持稳定发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需要着力解决,比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这要求政府继续加大投入。

  在12月27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影响分析。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可能对我们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以下影响:第一,按照国家的导向,两级政府将继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融资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也将由融资平台逐渐改为发行地方债,融资将更规范,风险也更好控制,公共设施建设、房地产因此将继续保持一定增速。BT模式仍将是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融资模式和承包模式。这利于我们实现今年经营目标,也利于我们发挥现有资质和融资优势,保持投资开发的快速增长势头。

  第二,政府着力于推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将拉高市场劳动力价格。建筑业是国内各行业中劳动力资源获得最为开放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价格上升,必致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经营绩效形成压力。

  第三,“结构性减税”和“征管制度”改革,可能对我们有较大影响。自1994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制以来,每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速都大大高于GDP增速,高出 20%以上。这是导致“国富民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国家财政部提出,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增长率为8%.这是多年来财政收入第一次要与 GDP增速保持一致。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税收收入大致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9%左右。国家想刹住高速奔驰的财政税收战车,必然在减税上动刀。减税因此是大势。但国家又需要手头有钱来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利用税收杠杆来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构性减税就这样成为政策取向。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于一般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注重和强调的是有选择的、带有强烈的优化结构意图的减税。分析主要是四大税种——增值税、个税、环境税、房地产税,今年可能都会有动作。

  环境保护税。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就已明确提出 “开征环境保护税”。所以今年极可能实施。开征环境保护税,意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实现环境治理模式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具体税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税、水污染税、垃圾税、噪声税。建筑业施工过程使用汽油、柴油较多,以后可能要纳税。建筑施工过程形成的固体废弃物,也可能要纳税。施工噪声超过一定分贝也要纳税。这个税种对建筑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最大,将迫使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注意环境保护。

  增值税。改革的思路是扩大范围,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纳入增值税范围,企业不再缴纳营业税,相关企业可以进行固定资产进项抵扣。

  房地产税。重庆今年将和上海率先进行试点。这个税不足以遏制炒房,但在心理上可能产生影响,利于为地方政府培育重要且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个人所得税,据披露,今年个税的税率、征收方式和重点对象可能会有所改变。个税改革的方向是“减少级次,扩大级距”。11个类可能合并,9级累进税率(税率从5%到45%)可能减少为6级,税率也将降低。

  除个税对属于中低收入的我集团员工是利好,增值税改革对建筑企业影响不大外,其余两个税的改革,都可能或增加建筑企业的税收负担,或对建筑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一)内涵简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相对于2008年9月开始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而言的,指货币政策回归常态,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一般是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在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四个“档位”中切换。“十一五”时期,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就先后经历了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的变化。去年先后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表明从去年第四季度起,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质已经转为稳健。

  稳健货币政策的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正式告别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保增长为重中之重的危机政策开始让位于兼顾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的双重目标的常态管理。

  当前,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是由流动性(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过剩引起。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通胀压力。

  抑制通胀,主要靠两条:控制信贷增量,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速。央行已经明确提出:控制信贷增量和货币供应量增速,主要是“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专家分析,2011年全年的通胀水平会比较高,在4%—5%之间;上半年因为翘尾因素,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从目前的趋势看,如果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则预计明年全年通胀高点可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常规性货币政策将主要集中在这一时间窗口。

  (二)影响分析。不同调控手段对我们有不同的影响。

  1.利率。就是利用利率杠杆。今年抑制物价上涨是主要目标,所以主要指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息是收紧过多流动性、减轻通货膨胀过高压力、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有效手段。长期的负实际利率将进一步鼓励投资及资产套利,如果不提高利率,控制通胀及资产泡沫的措施势必事倍功半。

  从经验看,央行为避免加息的副作用,提高利率一般取小步快走的方式,每次只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专家认为,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以2011年全年CPI4%的水平计算,若要保持正利率,全年需要加息5次。

  但我们分析,由于三个原因,实际加息次数可能不会这么多:第一,加息将增大地方融资平台的利息压力。据披露,去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而目前的负利率要想转正或者持平,央行至少得加息2.35%.如果相应的一年期贷款也加息2.35%,那地方政府的地方融资平台一年就要多支付银行利息1800 亿元,地方政府还债的压力徒然增大。央行不得不考虑。第二,加息意味着融资条件改变,利用银行杠杆的机会减少,银行资金使用成本提高,投资的融资成本上升,这会改变投资者的市场预期,也会导致许多企业资金紧张,既伤害实体经济,也会对股市和黄金市场产生利空影响。第三,加息不但会相应增大普通百姓还贷的负担、中小企业生存的压力,并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过快升值,既会引来大量热钱涌入,带来一些产品价格上涨,也会增加金融风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测,今年全年可能将有3次加息。我们分析,这个预测比较保守,但符合央行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谨慎的特点,比较可信。

  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意味着融资成本将增大。如果按现行一年期基准利率2.75%,一年加息3次、每次加息0.25个百分点计算,每一亿元货款将增加利息75万元。这会投资数额较大的建筑企业还贷压力增大,利润受到挤压。

  加息对我们巨能建设集团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这是因为虽然预计我们2011年融资将达10亿元左右,但BT项目占了融资总额的90%,而BT项目的利率按合同规定随央行利率上浮,增加的利息是由业主方承担。增加利息带给业主方的压力与总投资的风险相比也只是小头,不足为虑。不过,其他非BT项目的融资利息增加,会使建筑施工的利润受到挤压。

  2.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和利润,遏制其放贷,控制新增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双增长,进而抑制通货膨胀。

  贷款规模扩张,是货币超发、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媒体报道,去年前11个月的新增贷款高达7.45万亿元,全年超标(7.5亿元)成定局。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速也远超过年初目标。截至11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17%的预期目标值。货币超发,推动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资产泡沫产生。所以,抑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而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就在于遏制商业银行放贷。(注:M0=流通中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广义货币)=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那部分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并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抵御未知风险。而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为控制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存入中央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则商业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就会越少。

  在实际运用中,存款准备金对制约金融机构贷款扩张的作用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原有的1.62%的法定准备金利率和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使各大商业银行坐享收益,不太在乎央行使用这个手段。央行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也会增加央行本身的利息负担。存款准备金累计数额越大,支出的利息成本也越高。

  所以,今年央银打算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即动态地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包括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并将之与其他工具结合运用,让那些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多缴存款准备金,且多缴的存款准备金利息适当降低直至为零,让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触及商业银行的痛处,以便提高这一政策操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存款准备金政策,实际就是暂时冻结商业银行的钱,抑制商业银行放贷,减少市场的流动性。这个工具的使用,较之加息工具的使用,最大好处是不致引起起热钱涌入、物价上涨。

  但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必然导致银行紧缩信贷,会对融资数额巨大的建筑业产生负面影响。一是融资困难,冲击房市和建筑市场;二是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增大。建筑企业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应当提前研究,采取相应对策。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是央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其任务是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国家银行层面的公开市场操作,包括本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个部分。

  我们国家央行的本币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有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发行央票等。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央票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当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这种手段来回笼基础货币,减少市场流动性。

  公开市场操作,无论是回购交易、现券交易,还是发行央票,说穿了就是央行暂时冻结商业银行的钱,达到控制市场上货币数量的目的。

  其对建筑业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遏制物价上涨,这有利于减轻建筑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另一方面,却也会增加建筑企业融资的困难,可能引起资金紧张。

  外汇操作,主要是根据情况多方面因素对美元交易价进行调整,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或贬值。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向好,人民币升值是大势。专家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可能达到5%左右。

  人民币升值,本不是坏事。本币升值,意味着相同的单位货币可购买更多数量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作为基础原材料的初级产品进口成本相应降低,可缓解中国现阶段的通胀压力,也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对建筑企业是好事。

  但人民币升值,也会引起境外“热钱”涌入,不但冲击股市和楼市,而且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不过,从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各行各业都将面对,建筑业在生产经营中可以不特别考虑。

  三、对策建议

  1、对加息和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的影响作专题研究,拟订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抵减融资成本和资金压力,力求减少政策实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2、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合作,保持和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将其最大限度地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3、研究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适时推进企业相关改革。

  4、项目开发更加重视风险防范,项目承接和业主选择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