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


时间:

2015-12-01

    即将过去的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怎样,前景预期如何?对此,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主席范端炜感触颇深:“一带一路”给冷链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贸区“跨境通”等通关便利化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线上线下结合促进电商与商贸物流更加一体化、信息化,《中国制造2025》带动生产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供给侧改革”重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淘汰落后产能。这一观点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上得到与会者认同,并达成共识——

  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用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主席范端炜的话说就是乍暖还寒、喜忧参半。在大部分行业增长低迷时期,冷链物流行业仍然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范端炜将此概括为:从单点运作向网络化布局发展,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发展。作为战略型、基础型、成长型产业,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大,提升空间更大。

  现 状

  数据折射市场变化

  据中国冷链物流联盟2015版全国冷链物流资源分布图统计,2015年,冷链物流规模企业1000家,冷库总容量为2626万吨,冷藏车保有量为99663台,相比2014年冷库增长28%、冷藏车增长42%。前100家冷库企业库容总量为1178万吨,其中26家农批园区型企业自建冷库286万吨、28家食品商贸型企业自建冷库291万吨、46家第三方冷链仓储型企业自建冷库600万吨。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自有冷藏车11822台,72家第三方冷链运输企业自有冷藏车7013台,28家食品商贸及其他企业自有冷藏车4809台。33家干线运输企业自有车辆5730台,35家城市配送型企业自有车辆2699台,32家综合型冷链运输和配送型企业自有车辆3393台。生鲜电商2014年市场规模260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520亿元。2015年冷链行业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

  重大投资并购活跃

  据介绍,今年2月2日,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方针的指引下,北京首农集团所属北京首农食品经营中心与河北瑞谷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60亿元,携手在京津冀区域建设10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4月18日,总投资15亿元、30万吨的食品冷链项目在江苏扬州广陵开工,计划1—2年内运营15万吨冷库,3—5年内30万吨冷库将投入运营。6月24日,雨润作为中信战略合作伙伴之一,率旗下陕西西安、四川成都两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中信首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项目名单。8月26日,总投资额逾120亿元的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正式亮相。8月31日,辽宁大连港东北冷鲜港项目启动,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总库容为70万吨,可提供中转、信息服务及一站式通关报检等一体化服务。上海郑明公司改变了传统的重视车辆投资的重资产发展模式,制定了3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新型服务体系和冷库基地计划。

  以上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450亿元以上,多个项目群投资超10亿元量级,预示大食品、大流通、大冷链战略布局加速,行业整合指日可待。

    范端炜表示,快速成长的冷链物流行业赢得了资本的青睐,资本市场整体看好冷链物流的成长性和整合机会。作为投资密集,模式处于探索、发展、变化中的冷链物流企业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但如何利用好资本,了解不同资本的特性,扎扎实实做好冷链物流健康发展这盘棋,是摆在冷链物流行业和资本面前的新课题。

  新业态催生新机遇

    在2015年冷链物流行业的关键词中热度很高的有“生鲜电商”“跨境生鲜电商”,“互联网+冷链”,范端炜认为,这些都是行业内创新模式的代表。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扩大,对冷链物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思维,与传统物流的时效响应有很大区别,成本控制难度更大。为此,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强调“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几年来在普货物流领域鏖战多年的互联网货运平台和快递企业,纷纷进入冷链物流行业试水。“互联网+”冷链就发生在人们身边。12月20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将第二次降税。双方将从中受益,冷链物流也必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模式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是基本的发展模式。

  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资本的涌入,冷链行业有向恶性竞争发展的趋势。岁末年初是冷链物流招投标最密集的时期,意味着新一轮的恶性竞争难免发生。究其原因,生产、商贸、餐饮等企业有压缩冷链物流成本的目的,物流企业在服务同质化的状况下,为达到资本的要求有扩大收入规模的压力,造成冷链物流红海现象加剧,物流利润在盈亏边缘徘徊。恶性竞争必然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和不可持续,最终伤及冷链物流的相关各方,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对此,中国冷链物流联盟鼓励冷链企业在加强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位、加强联合、创新发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行业的健康发展。联盟愿意成为冷链行业经验交流、企业家交流、资本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共同努力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反 思

  冷链断链 人才匮乏

  范端炜表示,做好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汇聚物流管理、信息化、供应链及金融、制冷技术、节能技术等多种专业性很强领域的知识。现代冷链物流服务业不仅仅要求实效性,而且,为达到食品安全,对冷链物流中温度监控、产品追溯、物流过程透明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少企业因为不够重视前期调研论证,造成冷库建成后,或者设计不合理影响运作、或者节能考虑不周影响运营成本、或者功能与需求不一致造成运作困难。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组建冷链物流研究院、组织专业培训班、CEO班、冷链技术专业论坛,就是要发挥联盟之力,弥补行业内专业知识研究不够、传播不足的问题。

  安全失守 隐患重重

  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企业一定要将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对全社会的承诺。冷链经营者要意识到冷链不断链的重要性,并把这个承诺作为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之一。近期不断发生的冷库氨泄露、爆炸事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规范设计、专业管理、正规安装、标准化运营维护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前提。 

  展 望

  追逐五大核心理念

  范端炜强调,“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发展五大核心理念。对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来说,明年以及在“十三五”期间,也必须围绕这些原则做好文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倒逼所有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但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冷链行业要认清形势、调整观念,适应变化。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倡导全行业认清“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学习、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学习运用大数据分析,对企业定位转型、制定供应链网络布局和资源规划、优化方案提供帮助,提升对需求和供给预测的准确性,实现供应链成本的可预测、可计算、可分析、可控制。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对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有帮助。联盟将采取精准交流的思路,对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创新模式组织有针对性的论坛,也将加强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鼓励企业互动创新

  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积极鼓励企业之间多互动,鼓励行业创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并将传递冷链正能量、传播真冷链为本分。同时,要充分依靠联盟资源,开展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标准制定、综合服务平台和专业大数据库建设、专业咨询培训与会展、承接政府委托、国际交流与合作七项业务,继续落实好推动冷链产业可持续发展五大措施:冷链蜘蛛平台计划,开启冷链物流信息智能化时代;推动国际食品贸易与国内外冷链企业深入对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强与兴业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三板上市推广范围,筹备设立冷链产业基金,推动行业发展;融资租赁再创新,设计更为灵活和适合冷链物流行业的产品;集中采购再聚焦,为冷链设备提供商与冷链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业务合作途径。本报记者  王向荣

  链接

  2010年确定目标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确定了在2010年850万吨冷库基础上再建冷库1000万吨等目标。

  2015年完成规划

    我国冷库保有量接近4000万吨,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与此同时,冷链物流市场形成了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的格局,如商超冷链、农批冷链、餐饮冷链、电商冷链、医药冷链等。冷链物流经营模式也不断创新,如综合型冷链物流企业加食品贸易、大型冷链仓储企业加多元化经营、城市物流配送企业配套中央厨房、代采代购供应链不断延伸、直采直供分销体系日益完善、工商企业持续跨界冷链领域、跨境生鲜电商增长迅猛、平台型线上冷链物流企业初现端倪等。